金鋼犀牛在威尼斯


作者/Giulia Falcini


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開幕期間,我有幸有機會成為台灣知名藝術家施力仁工作團隊一份子,他的作品在瑪莉雷瑞莎公園 (Giardini della Marinaressa)展出,放眼望去已然與城市結合為一體。雄偉的犀牛確實已成為亞得里亞海女王裡的綠肺,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的注意,讓人不禁令人停住腳步,仔細觀察其作品的宏偉。透過訪客們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與傳頌,hashtag #kingkongrhino現在正像病毒似的蔓延傳遍開來。


這件作品它具有獨特的多元涵養及深意,創造出一種在極具現代化的結構之下,和諧的嫁接融合了東西文化元素。許多賓客也驚喜地發現雕塑犀牛的各種細節:例如,尾巴的形狀象徵著金剛杵,在犀牛的頭部可以看出金字塔的結構,其耳朵的形狀取材於三星堆遺址的小雕像。最後,作品中最有趣也最明顯的元素──角上的指紋,它既是對人類掠奪行為的譴責,也象徵著人類與動物聯繫在一起的紐帶。藝術家施力仁以不鏽鋼材質打造出金鋼犀牛,向上延伸的金角象徵著無限的力量。同時,覆蓋整座雕塑的明亮鏡面表層映照著一天中威尼斯海洋和天空不同時間的變化,邀請觀者反思環境議題和犀牛瀕臨滅絕的生存危機。

除此之外,金鋼犀牛也希望成為一種提醒世人的媒介,同時也提醒著居住在台灣的人們,犀牛在古代中國和台灣文明史上所富含的重要價值,傳達這個島嶼與牠相連悠久的歷史。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的威尼斯雙年展迄今,藝術家施力仁的作品在歐洲掀起了新一波的風潮,有許多歷史紀錄及報導中可得知,在金鋼犀牛現身之前,歐洲地區犀牛代表作品可追溯到十六世紀和十八世紀,本次可說是犀牛第三度帶動了新話題。


這段期間有機會去瑪莉雷瑞莎公園親眼觀察這隻金鋼犀牛,印象深刻的是,面對現場對作品有興趣的賓客,藝術家都非常友善的為大家解說他的創作,還有許多的粉絲要求合照,犀牛老爹施力仁來者不拒親切的對應,甚至親筆簽名給那些幸運親見藝術家的粉絲們。這段時間的經歷讓我有機會感受到施力仁團隊的美好合作精神和熱情,這顯然有助於使《金鋼犀牛》越來越受歡迎。去年在本博宮(Palazzo Bembo)和今年在Bressanello Artstudio畫廊展出的金鋼犀牛和其他的雕塑作品,在威尼斯市見證下,成為台灣最重要的代表作,促成義大利和亞洲之間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

在這些日子裡,我聽到很多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回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法國遊客的分享,他說台灣犀牛不應該被視為強勁的對手,而是作為一個新的象徵,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讓人明白:「威尼斯不僅是教堂和博物館,也是一個藝術,現代和動態的城市,能夠滿足任何旅遊者的需求」。我的願望是,這個公共花園將成為金鋼犀牛的永久居所,繼續引起大朋友小朋友們注目的眼光,當他們搭船駛過時,將情不自禁的被它號角中所映照天空海洋的藍深深吸引著。

關於作者 茱莉 Giulia Falcini

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Napoli "L'Orientale"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畢業,並取得國際漢語教師資格,現為翻譯專業自由工作者,曾擔任中國歌舞劇劇團口譯員/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講座《翻譯中國兒童文學書籍》 講者/翻譯義大利小說《碧奴Binu e la Grande Muraglia》

(照片來源 王利Stefano D'Onof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