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 | 展覽回顧
11月16日,上海藝術博覽會;這個每年一度的藝術盛會,今年的規模,遠勝往年。來自於全世界著名的200百多家畫廊;572個展位,展覽項目之多堪稱歷年之最,儼然成為國際最重要的藝術博覽會之一。現代畫廊受邀參展;大會特別將12個【特展區】的其中2個展位保留給現代畫廊。並邀請畫廊代理藝術家─阿曼(ARMAN)之作品為今年大會主題雕塑。 其展出藝術家如下:
Arman | 阿曼  Matton | 馬東  Chu Teh-Chun | 朱德群  Liu Kuo-Sung | 劉國松

阿曼

  自1994年現代畫廊代理阿曼作品起,每年博覽會阿曼都會是畫廊主力推薦的藝術家;今年也不例外。繼1996年,2000年阿曼大型雕塑先後成為[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主題公共空間雕塑後,今年[上海藝術博覽會]更將阿曼作品[弦樂的律動]選定為大會主題雕塑;將聳立於500多個展位當中。.對第一次跨海參展的現代畫廊而言,無疑是一大重視與肯定。

  其創作歷程可分為六個重要時期;即:堆積,切割,憤怒,燃燒,垃圾箱 ;慶典等時期。

Top | 回頁首

馬東

  2000年FIAC展中最醒目的焦點;莫過於馬東(Matton)的繪畫、雕塑 以及藝術家工作室系列之裝置雕塑,不但在會場上引起極大震撼,其作品更 被來自世界的大收藏家收藏;作品於展覽會的第三天即銷售一空;可見他在歐洲的重要性。

  1933年出生於巴黎的馬東,是不折不扣的全能藝術家,他除了繪畫、雕 塑的長才之外,還兼具音樂家、文學家、電影導演、舞台設計(1997年馬東 導演的「林布蘭特」電影榮獲1999年坎城最佳佈景獎)等多重身份及修養。馬東的作品之所以受到熱列歡迎的原因在於他不但基本功夫扎實,而且 創意十足,他的藝術語彙之多元,超乎一般人的想像。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突顯主題創意的裝置雕塑,他徹底打破了一般人 對裝置藝術粗糙而無法收藏的成見。今年現代畫廊繼續推出Matton的作品參展。雖然他的作品對亞洲藏家 們來說尚屬陌生,更不是炒作對象,但我們深信好的藝術品是會說話的。

Top | 回頁首

朱德群

此次展出的作品為1990~2000年作品十餘幅。

1920年朱德群出生於江蘇。
1955年初到巴黎,此時巴黎主要畫派是抽象畫,而朱德群除了接觸到歐洲傳統藝術的重要作品之外,也開始領略到抽象畫的表現。1960年朱德群已在巴黎確定他的地位,深感中國繪畫用筆較西方更為精煉, 因此他這一時期的畫,都用了不少粗黑而強直的線條,以單一色做背景 ,畫面四周多用闊筆和快筆構成;可是這種風格只是代表了他初到巴黎的一個階段。
1970年朱德群的技巧更成熟了,其構圖、用色及明暗的組合,確實受了「林布蘭特」很大的影響,這時期的作品;就是他心靈中的山水;有韻律、 有詩意、有意境,全用抽象的藝術語言表現。
1980~2000年朱德群的畫已達巔峰,為中國繪畫之最高境界,把人帶進一個新 的世界,這個世界由他的筆法和色彩構成,進入後好像走入一個純藝術的世界,隨著他的線條與筆觸任意流覽和探索達到一種忘我之境,完全浸沉於他所創作的世界裡,然而畫面不但呈現出十分真摯的中國山水意境,更完全融合中西方繪畫藝術之精髓。
1997年朱先生榮膺象徵藝術最高榮譽的「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為建院二百多年來首位華人獲此殊榮,此時朱先生已是代表法國後半期抽象繪畫至高成就的藝術家,深受全世界藝術界的一致推崇。

 

Top | 回頁首

 

     
劉國松

祖籍山東,1932年生於安徽蚌埠,1949年移居台灣。14歲開始學習傳統水墨畫技法,20歲全心投入西畫創作與現代藝術理論研究。1956年國立台灣師範美術大學畢業後,隨即創立「五月畫繪」掀起了台灣現代藝術運動。
1959年提出了「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舊的;抄襲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襲中國的」。
1960年並倡導「中國畫現代畫」運動,被喻為現代水墨畫之父。他為了讓傳統國畫家從封建文人的「筆墨論」一言堂中解放出來,給予「筆墨」二字全新的詮釋:筆者點和線也;墨者色和面也。皺就是肌理並非非用筆不可, 於是他提出了「革中鋒的命」進而「革筆的命」。從此水墨畫的領域頓時變得海闊天空,進入一個多元的新境界。此次參展的作品多為2001年新作,風格依舊;但更富變化,多了一分具 象的寫意;而用色更為豐富亮麗。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