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 當期展覽
 
Observed Universe • Attaiming Tao
Zhang Guolong Art Touring Exhibition

觀天 悟道 張國龍藝術巡展

Date | 展期 2011. 07. 30 - 08. 09
 
Opening | 開幕式 2011. 07. 30 at 15:30
 
Academic seminar | 學術研討會 2011.07.31, AM. 9:00 - 11:00
 
Venue| 地點 Shanghai Art Museum | 上海美術館 1-2層 1-6號廳
 
 

  德國十幾年,薰染了張國龍嚴謹而講究的從藝品質,更培養了他深厚扎實的觀念藝術底子,他洋溢的才華和廣博的學識使他回國之初就受邀於中央美術學院,現擔任最具探索性的實驗藝術系碩士班導師。當中國原有的美術學院體系(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系別)在當今藝術體系多元化、跨領域、泛媒材的境遇下早已不能滿足文化需求之時,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系旋即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領頭羊,而張國龍正是其領銜隊伍的一員,無疑會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鏗鏘有力的一筆。

  原在德國潛心鑽研藝術的他,一回中國即好評如潮,他積累多年的藝術能量,在一次接一次的大展中皆帶給觀眾和藝術圈不斷的驚喜和震撼——震懾於張國龍個人風格之強烈,創作氣度之恢弘。早在1994年,張國龍就於中國美術館舉行了他的第一次個展,回國後於2008年在今日美術館舉辦第二次個展,使大量觀眾欣然前往;其作品在2010年陸續於鑄造藝術館展出受到界內肯定後,才得以成就本次在上海美術館的大展。此次美術館級別的展覽更是集其創作之大成,除全方位展示張國龍的創作之路,更精湛的呈現其由土生金,更具力道、探索精神性中極為深邃的層次。

  張國龍人如其畫,行事風格和創作皆十分大氣,其作品多運用中國語言去呈現,從早期的土質系列開始,體現的是留洋於德國的中國藝術家內心深處對黃土地、黃種人的根源情感。中國用”土”一字敘述對人或物的俗稱,而用”洋”一字描寫新潮新鮮的東西。留洋的張國龍則毫不土氣的運用洋派大方俐落的手法,表現中國東方土質文化的深沉厚實。

  張國龍從去年在鑄造藝術館舉辦“觀象”大型裝置繪畫展之後,一直毫無間歇地沉浸於創作,他仿佛完全抑制不住工作的激情和自我突破的動力,與世隔絕般在宋莊工作室裡揮毫潑采,馳騁想像,對話天地時空、日月星辰、季景輪回,像在以此方式找尋他離開多年的故土家園,也由此構建起他生活在此時的生命狀態和藝術渴求。他在原有《觀象》系列上發展出一批《悟道》系列,閃爍著不同以往的新亮點。在材料層面,他把曾經在“德國學派”中領略的“材料語言”發揮得更加具備本土色彩、更具生命有機性和繪製手感,尤其是在對黃土、石粉及漆料等綜合材料的運用上顯得更為成熟和靈動。在其新作《溫度》中,大漆、石粉、泥土以及其稀釋劑的相互溶解調和,呈現出豐富的肌理變化及其對細膩色彩的直覺體驗,他試圖在光影明滅的肌理與色彩幻象中映照出天玄地黃、水木映照的勃勃生機和厚德載道的宇宙生命的運作軌跡。一些原先未曾出現的絢麗色澤:綠、紫、赤紅、橘紅被噴濺到起伏的石粉肌底之上,仿佛使人看到自然中河流騰躍、火山噴發、冰川融化、繁星滿天等視覺奇觀,而這些自然奇觀卻在其畫面中被如此規矩地限定於“方”“圓”之間,構築著一種宇宙博大和人之微小的矛盾,一種精神空間與物質存在的永恆糾結。

  在這批新作中,“倒三角”成為其畫面構成一個顯象符號。在展覽中,幾件大型裝置作品使“三角”這一符號得到放大化的凸顯,在裝置作品《觀天悟道》中,高高懸掛起以幾個等腰、等邊巨大倒三角焊接而成的碩大“燈器”,而下方是鋼筋圓形蟠龍地球儀坐落在黃土之上。一方面張國龍在此作品中把“三角形”結構的犀利、空間的分割能力發揮到恰到好處;另一方面,透明而鋒利的“三角器”在整體氛圍上形成巨大的壓迫感,猶如鋼針鐵銊般由雲霄直沖而下,與下方地球儀形成體量以及視覺強度的對照,以無聲勝有聲的視覺語彙建構起他對“宇宙——生命”關係的終極詢問,以及對中國古代哲學中所包含的人生智慧與信仰的通悟與追索。他那種哲學似的藝術探尋、以尼采般的熱情追問“為藝為何,藝為何物”的行為方式本身就是對“觀天悟道”一詞的有力詮釋。

  而在藝術形式上,他正是運用“倒三角”的封閉結構以及穩紮穩打的力度,把觀者視線吸引到三角的內部,也即作品本身的空間中,體會他所營造的宏觀“視象世界”;而在其新的繪畫作品中,“三角”往往與“方”“圓”相結合,因此“三角”的銳度也更加突顯,使人產生楔入、不穩定、多變的聯想,這成為張國龍在視覺規則下的一個抽象預設,他似乎在以形狀的交錯碰撞來隱喻宇宙生態各自為陣又相互侵擾角逐的遊戲規則。在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張國龍延續了他對宇宙的發問態度,又企圖在畫面構成的豐富性和協調性上作進一步突破的願望。五行之中,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剋,亦是中國文化五千年來關於風水民生信仰的思維主軸,張國龍也苦心鑽營此道,並帶入東方陰陽虛實的概念。近來的新作,由土轉變為金,正符合土生金的邏輯,從方圓這個古中國對天圓地方,世間萬物最基礎的根本造型,進化為具有衝擊力的三角形,加上了金屬切割感的硬邊,比前作更加純粹。前作《人在哪》系列,利用鑄造藝術館的梯間,讓人形的作品高高飛起,猶如空間的穿透和時間的穿越,也從中引發人們思考:人從何而來,而人又往何而去?前後兩件作品的呼應關係使張國龍創作中屬於生命靈性的部份得以昇華。因此,他的作品正如“倒三角”那樣,是可以穿越人生歷史的,可以穿越空間際遇的,他以“道”為求索的對象,以“悟”為其行為的準則,探索古今、東西藝術文明的智慧,在無邊的人類歷史與寬廣的宇宙空間裡釋放自己的生命能量,確認自身所在。

  在苦苦追索與豁然頓悟的循環往復中,張國龍的繪畫得以在視覺面貌上更新其原本沉重的色彩和黃土基調,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明亮的畫面和個人繪畫語言的進一步明確。他的作品不僅從色彩上由沉重轉向絢麗,還在筆觸上由平鋪轉向旋動,更在形式構成上由模糊混沌轉向明確和條理化。這不僅是他繪畫的突變,更是對藝術人生、人生藝術的感悟和通曉,他在巨大畫布中的探尋,繪畫的過程成全了他抒放情感的快慰和自由,並成就其抽象繪畫的肌理形態、形狀線條和節奏韻律,構成了此次展覽作品的“新韻新象”。今年6月在鑄造藝術館舉辦的《觀天悟道——張國龍藝術巡展》,將在7月以巡展的方式於上海美術館與更多觀眾見面。縱觀張國龍先前的一系列作品,其大型抽象繪畫與裝置作品中所呈現的“新象”,若沒有張國龍對藝術本身的深度探尋是不可能顯露的,若沒有其持續的精神索求和在抽象繪畫領域的執著發掘,也就不會有這批兼具“理格”和“觸感”的大抽象作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張國龍的確從“觀象”的淺層探尋走向了“觀天悟道”的縱深維度。

 

上海外語頻道CityBest報導: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