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t | 藝術家
 
Philippe Hiquily | 伊其理  
 
b. 1925 - 2013     French  
biography | 簡歷
works | 作品欣賞
public arts | 公共藝術
video | 影片欣賞
  2010 Jingan Sculpture Park | 2010 上海靜安雕塑公園景觀雕塑
 
感 性 的 雕 塑 家
 

  跨越時代與各大州,飛利普·伊其理(Philippe Hiquily)是那用作品刻畫時代的永恆雕塑家之一,然而卻鮮為大眾所知。

伊其理,一位玩事不恭的詩人,具有豐富的幽默感和既嚴格又謹慎的創作渴望,加上他的強烈性格使他成為二十世紀後半不容置疑的見證人。既帶著挑釁卻又寬厚的性格,伊其理屬於忠於自我的藝術家之一,在他大量的創作中從未因流行或是市場需求而因改變方向。

從五十年代起,並與傑曼尼·理查(Germaine Richier)相後,伊其理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然而,當他當時的同學以及友人們(César, Arman, Tinguelyu)逐漸地轉向新現實主義,這是一種使用偏離物體主要功能創作方式,伊其理仍熱忠於自己的題材。物體不單是物體,也是色彩以及各種密度的支撐物。「金屬」是能賦予生命力、能扭轉、具有鏽澤的材料,而雕塑家發現數以萬計的可能性將鐵、鋼或是黃銅…加以改造和配置。

他最初的創作十分簡樸,運用回收材料和日常現成物(La Pelle, 1954)。1955起,他開始侷限作品中的抽象性,如同作品「自動電唱機」(Juke Box)或「杉木球機器」杉木球機器(Pin Ball Machine),之後他找到如夢般的形式,而這種純粹的藝術語言藝評時常將他列為超現實主義一員。

由於伊其理深受太平洋與非洲藝術的啟發,因而原始藝術商成為第一批接觸並對伊其理作品感興趣者,特別是拉斯穆森(Rasmussen)和傑克·柯查(Jacques Kerchach)兩位。依其理本身也一位狂熱的收藏家,特別是Kanak的面具,浸透著原始、情色的形式,自然的性慾及原始的天性都呈現在其中。

接著,這位年輕的藝術家前往美國,被視為紐約藝術界的新寵兒。在這段期間他有許多難得可貴機緣並與當時的名人,如日本藝術家野口勇(Noguchi)、畫商李奧·卡司特里(LeoCastelli),藝術家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及藝術家羅森伯(Rauschenberg)頻繁接觸。他受媒體喜愛並有許多大博物館等收藏家很快的迷戀著這位將材料展現驚人純粹線條的天才藝術家。然而,如同皮耶·卡本(Pierre Cabane)所評論,這位迷人的叛逆者在「大師系統」這樣環境中不感到自在。因此他回到巴黎,之後找到深深啟發他的原始藝術之地—大溪地。

在多采多姿又豐富的環境下,他的藝術目光根深蒂固地建立於多元文化的魅力上,並且製作以「形式與混合符號的對照」為特色的作品。不論可動或不可動,他的雕塑都表現對空間與材料透徹的掌握。伊其理是位魔術師,他能直覺地將鐵塊轉換成一套輕巧又和諧整體輕物件組,集合為「最完美的不平衡狀態」。然而,就是在這完美的不平衡狀態、在這曖昧不清諷刺的情色、在這桀傲不馴潮演變中,他最美麗的作品在此產生,而這些作品帶領我們走向「物質感性」的新實驗。

 
 
works | 作品欣賞
 
L'impudique
快樂的人
60x35x15cm 鐵雕 1994
Femme au 3 poses
女人三姿
H.38.5 cm 銅雕 1979
Dreamer

106x80x20cm
銅雕 1993
Dame-Pipi
女人噴泉
H. 95 cm 銅雕 1987
Jack Hammer
捷克 錘子
H. 205 cm 銅雕 1984
Marathonienne
女馬拉松賽跑者
H. 45 cm 銅雕 1981
Girouette
風向車
H. 69.5 cm 鋼片焊接1995
Reorneadora

H. 220 cm 鐵雕
La Java
32x22x87cm
複合媒材 1998
Syliva
19x16x55cm
銅雕 1994
Go To | 回頁首
 
Hotel Lutetia | 巴黎百年藝術酒店Lutetia
 
 
Go To | 回頁首
 
public arts | 公共藝術
 

Girouette monumentale
巨型風向車
H. 12 m 鋼片焊接
1963

Marathonienne
女馬拉松賽跑者
H. 6m 鋼片焊接 1981
La Caravelle
帆船
H. 5 m 鋼片焊接 1984
Marathonienne
女馬拉松賽跑者
H. 3.5 m 鋼片焊接 1981
Dame-Pipi
噴泉
H. 125 cm 銅雕 1987
Go To | 回頁首
 
回首頁 聯絡我們